- 創建時間
- 2022/1/21 19:17:29
他以高水平運動員身份考入天美娱乐🎡,在櫻桃河畔度過了十載芳華❤️,他從操場走進書齋、從運動員轉為科研工作者👩🏻🍼,他就是今天故事的主人公,2021年度校長獎學金研究生組獲獎者——於思遠🌔🈲。
於思遠,體育與健康學院2019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體育政治學。曾榮獲國家獎學金🪒、校長獎學金、寶鋼全國優秀學生獎學金等榮譽🧘♀️;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CSSCI來源期刊論文6篇🏞,其中2篇為文科一級權威期刊;參與國內外頂級學術會議30余次,作專題報告20余次,其中包括東京奧林匹克科學大會、2019年與2021年國際體育史大會、第十一屆中國體育科學大會等體育類國際頂尖會議⚾️。
從操場走進書齋
於思遠在小學三年級時便在上海市黃浦區少體校何明新教練的指導下進行專業訓練,成為了一名跳高運動員。他高中就讀於上海市大同中學🚵♀️,這裏也曾是跳高名將朱建華的母校。2012年,他以高水平運動員身份考入天美娱乐體育與健康學院運動訓練學專業🧑🏽🏫,從此在櫻桃河畔度過了十載芳華。
於思遠恪守體育與健康學院“文武雙全、專長突出、素質高強🏬、追求卓越”的院訓,在進行專業訓練的同時✊🏽,不斷學習體育基本理論知識🙆🏻。在《體育社會學》這門課程上🌪,他第一次認識到體育並不局限於競技比賽🥍,在賽場的冰山之下蘊藏著更廣闊的體育天地🐎。出於對知識的好奇,他逐漸形成了從事體育研究的想法,而開設這門課程的劉桂海教授也成為了他學術道路上的領路人🦫。
在大三時🧑🏻🚀,致力於深造的於思遠認識了優秀的碩博連讀研究生郭正茂——2019年校長獎學金獲獎者之一🧗🏼♂️。“郭正茂是我的榜樣,在他的幫助下🦁,我對自己的科研道路有了明確的規劃,也節省了大量時間成本。”於思遠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稱郭正茂為“師父”,榜樣的力量在於思遠的成長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於思遠進行專業訓練
穩紮穩打,厚積薄發
碩士期間,於思遠轉入體育人文社會學專業,加入了劉桂海教授課題組,主要從事體育政治研究🧙🏻。面對基礎較為薄弱的愛徒,劉桂海教授始終鼓勵於思遠多讀經典著作,並時常激勵道:“讀書就像懷孕,時間久了自然看得出來”🥚🎂。由於體育政治研究具有較強的跨學科性質🪼,於思遠開始全面學習政治學⁉️、國際關系學、外交學、歷史學等領域的知識,夯實研究基礎🫰🏼。其中建構主義國際關系理論引起了於思遠的興趣,他試圖以該理論為方法推進體育外交的理論研究。在長達一年的時間裏⚃,他在導師的悉心指導下不斷打磨論文,前後修改了百余次🙆🏼♂️,幾經挫折後有幸發表在《武漢體育學院學報》(CSSCI期刊)2019年第1期。有了從0到1的突破後🌅🤑,於思遠建立起了學術自信並養成了良好的研究習慣。經過時間的沉澱和學業的積累🤹🏿,他獲得了2018年國家獎學金🩲、2019屆上海市優秀畢業生稱號,為他的碩士階段畫上了圓滿句號。
博士期間,於思遠圍繞體育政治、體育史學、體育學原理等方面展開全面探索,在學校研究生院“2020年未來科學家與優秀學者培育計劃項目”🛜、“2021年優秀博士研究生學術創新能力提升計劃項目”的支持下,先後發表了5篇CSSCI論文👨🦯。其中《體育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機理與路徑》🕒、《中國特色體育外交戰略體系研究——基於大戰略理論的視角》兩篇文章發表在文科一級權威期刊《體育科學》上,對國內相關研究產生了積極影響。基於優秀的學術成果👲🏻,他再一次獲得了國家獎學金。
於思遠和導師劉桂海教授(左三)及課題組成員
專註科研,不負熱愛
於思遠坦言,體育人文社會學是一個跨學科屬性較為鮮明的學科👩🏿💻,各領域的知識、方法、範式層次繁多📡,而成果的產出則需要較長時間的積累,他早已調增好了心態🧟♂️,“科研之路在某種程度上是一趟孤獨的旅程🙌🏻,但熱愛可抵漫長歲月”。
在這趟“孤獨”的旅程中,他堅持閱讀文獻、輸出思想、整理成文的基礎上,積極參加相關領域的學術會議👨🏻🦳,希望能通過與業界前輩👍、同仁廣泛交流🐳,學習和掌握更多前沿動態🕴🏼🧔🏽。在2019年第十一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上🏡🍖,於思遠首次將國際關系理論中的道義現實主義方法引入我國體育外交戰略研究中🦕🪪,創新的研究成果使得他在會場上脫穎而出,前輩們的鼓勵與認可讓於思遠增加了對科研的信心。又經過一年的積累,在2020年第三屆中國體育傳播青年論壇上,於思遠與師弟顧帥分別從我國體育外交創新實踐和體育外交史學方法創新兩方面做了精彩的論文報告,又一次獲得了專家們的肯定,北京外國語大學魏偉教授不禁贊譽道:“後浪真的來了👨🏼🚀。”
於思遠在第十一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上做報告
當談到應該如何在科研道路上走得更遠時🪘,於思遠說📈,“在選擇成為一名體育研究者之前,一定要捫心自問是否真的熱愛這個職業,有了興趣作為引領🧢,才能夠坐得住‘冷板凳’;還要註意培養學術敏感度🖋,跨學科的研究通常需要較強的交叉思維,對於轉瞬即逝的靈感要及時記錄,日常點滴的積累往往會在未來的某一刻形成清晰的研究圖景。”此外,他還提到對研究成果保持“饑餓的平常心”。
於思遠參加的部分學術會議
·心懷感恩🛕,回饋社會
在成長的道路上,於思遠受到了學校🛹、家人和朋友的幫助與支持,這使他始終心懷感恩,希望能為社會盡自己的綿薄之力🤳🏿。他不僅在學術研究上關註“人類命運共同體”,更在實踐中身體力行地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彰顯中國青年的時代擔當。碩士期間,班裏有同學突發急性白血病,在黨支部的號召下,全班同學前往醫院進行血液捐獻,然而僅有於思遠一人通過了身體檢查並捐獻了兩人份血小板,為同學解決了燃眉之急♝。新冠疫情爆發期間,於思遠通過學校抗擊新冠肺炎專項基金捐贈了3000元。
於思遠積極進行愛心捐贈和無償獻血
在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之後,於思遠與導師合作撰寫的決策咨詢報告被中央有關部門綜合采納,推動了體育政治領域的學術研究與社會發展具體結合。“我雖然從事的是體育學領域的學術研究💸,但我的終極理想是從事國際奧林匹克運動的相關工作,以期傳承顧拜旦的奧林匹克理想的同時,為我國的國際體育事業發展做出貢獻🛡。”於思如是說😼。
獲獎體會 :未來可期
“在優秀的學長榜樣作用下,我在碩士期間就有了申請校長獎學金的想法🖲,並為之不懈努力。當站在2021年校長獎學金答辯舞臺上,看到身邊優秀的同學們🈸,我當時還是很緊張的,這也讓我更加堅定了向榜樣學習、追求卓越的信念。
校獎既是對我過去付出的肯定,也是對未來發展的支持👦🏼。這筆獎學金可能會用於資助自己參加國際學術交流與調研等。疫情結束後🧒,我想去希臘奧林匹亞進行學術調研💯,駐足在奧林匹亞遺址之中感受傳承數千年的體育魅力;還計劃去瑞士洛桑的國際奧委會總部進行交流學習4️⃣,為中國夢的實現與奧林匹克理想的傳承做出青年學者應有的貢獻。”